你有没有发现,特朗普每次对中国使出“关税大棒”,总能赢得满堂彩,哪怕这招早已是政治圈里的老把戏?
斯德哥尔摩中美谈判刚过一周,特朗普就再次放话,要对中国征收100%的进口关税,理由是中国“居然还敢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”。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暗示,中国可以“选择接受制裁或放弃主权”,这种“高高在上”的表态,实在不新鲜,但依旧令人错愕。可真正的问题是,这真能管用吗?
美国人。连关税谁出的钱都还没搞明白?贝森特说“中国要为100%关税埋单”,可稍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,关税最终是由进口商和本国消费者买单的。
难怪有美国网民吐槽:“财长是不是漏上了一节经济课?”这听起来像笑话,但背后反映的是美国政策叙事的结构性误导——通过塑造“外敌形象”来转移内部焦虑。
特朗普玩关税并不完全是为了实际效果,而是为了国内政治市场的观感:在中美“博弈剧场”中,他不需要真的赢,只要看起来强硬就行。
关税大棒,早已是钝器。别忘了,2018年中美贸易战最激烈时,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关税加到了125%。结果呢?贸易额短暂下滑后迅速恢复,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、墨西哥建厂绕道出口;而美国消费者则开始为“美国制造的代价”买单,通胀推波助澜。这不是压制,而是“打自己膝盖”。而且,中国能源采购多元化早成共识:中俄原油的长协合同远比西方石油来得稳定划算,伊朗也不过是其中一环。强硬回怼“我们将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保障能源安全”,说白了是“不吃你这一套”。
芯片围堵,正在反向激活中国科技产业链。更讽刺的是,美国对中国科技的打压,反而让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创造”逼近。就拿AI芯片来说,美国原以为封锁NVIDIA的高端卡能卡住咽喉,结果华为、寒武纪等一众国产芯片商迅速“卷”了起来,连NVIDIA老大黄仁勋都公开承认,中国“很快就能绕开美国”。再说ASML光刻机,禁了几年之后,连CEO都说出心声:“我们不卖,中国以后也不会买了。”这不是嘴硬,这是市场规律——只要留有足够空间,自主创新就会成为刚需而非口号。
那么台海问题是“最后底牌”?那是十年前的剧本了。有人说,外交军事是美国最后的底牌,尤其是“台海问题”。但现实是,现在解放军战斗力大幅跃升,美军的干预成本也在不断飙升。与其说美国在“筹码牌”,不如说是在“留手”。别忘了,美国现在连红海都稳不住,被胡塞武装压得喘不过气,真要打“台海牌”,可能不仅不震慑,反而加速对抗升级。
所以,美方更多是“示意姿态”,而非真想点燃冲突。
三架马车,支撑中国硬抗“美式逼压”的底气。中国有底气说“不”,不是靠一句话,而是靠三样东西。坚实的工业体系与市场规模,外资仍在布局中国,说明基本盘没动。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战略自信,我们没急着出招,但并不怕被逼急。自研科技生态链正在重塑,关键领域逐步“去美化”,让对抗失效。所以,对美国的“最后一招”——加征关税——中国的回应既不是咆哮也不是妥协,而是“继续该干嘛干嘛”,让这一轮“极限施压”变成一场美方自嗨式的外交独角戏。
看透关税,才看清博弈。特朗普打关税,是为了**“演给选民看”,而中国的冷静,是因为“不陪你演”**。这场贸易“续集”的关键不是谁喊得响,而是谁真正能穿越周期,看懂世界结构的深层转变。未来的中美之争,将更多体现在供应链、技术生态、货币体系这些“深水区”,而不是再用关税这种“浮在水面上的大棒”比力气。至于特朗普的“100%关税”这张牌,不妨留给下一任财长上经济课时当反面教材吧。
网配查-网配查官网-正规配资网-配资操盘十大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